开府
拼音:kāi fǔ
注音:ㄎㄞ ㄈㄨˇ

开府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3.特指庾信。
4.府兵军职。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后汉书·董卓传》:“傕(李傕 )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三国魏阮籍《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史君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⒉ 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九:“无咎(晁无咎 )云:‘疑宋开府鐡石心肠。’”

⒊ 特指庾信。

宋欧阳修《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江淹才已尽,难酬开府句清新。”

⒋ 府兵军职。 西魏和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网络解释:

开府

  • 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汉末局势混乱,将军李傕等开府(《后汉书·董卓传》:“ 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济出屯弘农。”)。魏、晋放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明末战乱,布政司参政袁枢(袁可立子)也有在家开府的特例:“父枢,特命为本省布政司右参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开府,乡党以为荣。” (清田兰芳《逸德轩文集·袁太学传》)。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以隋、唐、宋、金、元均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清人习称任督抚为开府。
    • 1、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2、当时退养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多次入王府劝福王,劝他说即使只为自己打算,也应该开府库拿出些钱财援饷济民。
    • 3、或告谐与从父弟上开府仪同三司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三司祁绪等谋反,下有司案验,奏谐谋令祁绪勒党项兵断巴、蜀。
    • 4、韶第四子德衡,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隆化时,济州刺史。
    • 5、刘曜以功被署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封中山王,身居显职。
    • 6、朝廷前几日已下旨,特敕封杨晓峰为楚王、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汴京南路行军大元帅、龙虎上将军等一串头衔。

    字义分解

    • 拼音kāi
    • 注音ㄎㄞ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AK
    • 五行

    (1)(动)使关闭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2)(动)打通;开辟:~路|~矿。

    (3)(动)(合拢或连接的东西)舒张;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

    (4)(动)(河流)解冻:河~了。

    (5)(动)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

    (6)(动)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动)(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动)开办:~工厂|~医院。

    (9)(动)开始:~工|~学|~演。

    (10)(动)举行(会议、座谈会、展览会等):~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发票|~药方。支付;开销(工资、车费)。〈方〉开革;开除:过去资本家随便~掉我们工人。(液体)受热而沸腾:水~了。〈口〉吃:他把包子都~了。用在动此或形容词后。ɑ)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b)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指十分之几的比例:三七~。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

    • 拼音
    • 注音ㄈ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WFI
    • 五行

    (1)(名)旧时称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称国家政权机关:官~|政~。

    (2)(名)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

    (3)(名)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元首~|总统~。

    (4)敬辞;尊称对方的家:贵~。

    (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济南~。

    (6)(Fǔ)姓。〈古〉又同“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