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声忍气
拼音:tūn shēng rěn qì
注音:ㄊㄨㄣ ㄕㄥ ㄖㄣˇ ㄑ一ˋ
词性: 成语

吞声忍气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强忍气愤而不出声。

引证解释:

⒈ 强忍气愤而不出声。

明沉采《千金记·受辱》:“嘆时乖教我吞声忍气,怯中情笑伊家村鄙。”
《红楼梦》第六九回:“説不得且吞声忍气,将好颜面换出来遮饰。”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国语词典:

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红楼梦.第六九回》:「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说不得且吞声忍气,将好颜面换出来遮饰。」也作「忍气吞声」。

网络解释:

吞声忍气

  • 吞声忍气,拼音tūn shēng rěn qì,汉语成语,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 吞声忍气的近反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DKF
    • 五行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R
    • 五行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 拼音rěn
    • 注音ㄖㄣ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VYNU
    • 五行

    (1)(动)忍耐;忍受:是可~;孰不可~?

    (2)(动)忍心:于心不~。

    • 拼音
    • 注音ㄑㄧ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NB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