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霅
拼音:tiáo zhà
注音:ㄊ一ㄠˊ ㄓㄚˊ

苕霅的意思

词语解释:

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引证解释:

⒈ 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明陈子龙《吴兴道中》诗:“鸣榔涉杪秋, 苕霅何淹薄。”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聊存科名盛事,兼为苕霅美谈也。”

网络解释:

苕霅

  • 苕霅的汉语词典解释:苕霅(tiáo zhà), 是苕溪 、霅溪 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 字义分解

    • 拼音tiáo,sháo
    • 注音ㄊㄧㄠˊ,ㄕㄠ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VKF
    • 五行

    tiáo

    1. 古书上指凌霄花。

    2. 〔苕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亦称“野豌豆”。

    3. 指苇子的花。

    sháo

    1. 〔红苕〕甘薯的别称。

    • 拼音zhà
    • 注音ㄓㄚ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FYF

    [ zhá ]

    1.  水流激荡声。

    2.  〔霅霅〕雷电交加的样子,如“霅霅前溪白。”

    3.  姓。

      与苕霅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