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老
拼音:dōu lǎo
注音:ㄉㄡ ㄌㄠˇ

都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酋长﹑长辈的称呼。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对酋长、长辈的称呼。

《隋书·地理志下》:“本之旧事, 尉陀於汉,自称‘蛮夷大酋长、老夫臣’,故俚人犹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
《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其族铸铜为大鼓……相攻击,鸣鼓以集众,号有鼓者为‘都老’,众推服之。”

网络解释:

都老

  • “都老"是壮族的语音和汉文的音译,是壮族村民对其族长或头人的尊称。所以,它既是尊称,也是职称。元朝马端临编的《文献通考》载:“五岭之南,人杂夷獠……铸铜为大鼓。……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欲相攻击,则叩此鼓,到者如云"。可惜作者不是长期生活在壮族先民之中,对都老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所以对都老制的记载较为简单,也不全面,更不知道它的来源。“都老”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村中凡是年老的人自然而然地都成为“都老”,而是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或是由年迈卸任的“都老”荐举,经群众公认而充任。“都老”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上了年纪的男性;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肯为群众服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魄力;有群众基础等等。如果丧失了这些条件,随时都可以被撤换,如果能够保持这些条件,也可以终身任此职务。......“都老”是村中之长,是全村居民的最高管理者。他凭着他的威信和按照村规民约以及社会习惯办事,裁决争端,起到法律所具有的作用。但“都老”是群众民主选举产生,许多重大事情都由长老会和村民大会讨论决 定,“都老"只不过为众人办事,没有什么报酬,是义务性的。(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 1、若觉得只能顶礼膜拜先哲圣徒,脉代奥拉隐士苦修的宗旨又何在?也许我们都老了,也都忘了,圣徒存在的真正意义。烽火戏诸侯。 
    • 2、当年的苍井优和铃木杏如今都老了,没法出镜只能贡献声音,岩井俊二选了了二次元的表达途径,由此也诞生了他的第一部动画片。
    • 3、我的声音不像我那些那些同学,一个个都老生似的,我也就配个坏蛋,刚出场的小怪还行。
    • 4、少大爷这回事情真麻烦,都老爷是一死儿的咬牙。
    • 5、在祖国大陆,我一向敬重的叶圣陶先生也寿登九旬,巴金先生是八旬大庆。他们都著作等身,也都老而笔健。
    • 6、直到有一天,我们都老了,齿摇发白,牢牢握住彼此的手蹒跚地走路,我们也还是带着漂亮冠冕的老王子和老公主。

    字义分解

    • 拼音dū,dōu
    • 注音ㄉㄨ,ㄉㄡ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TJB
    • 五行

    • 拼音lǎo
    • 注音ㄌㄠ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TXB

    (1)(形)衰老;年岁大

    (2)(名)老年人(常用作尊称):敬~院|扶~携幼。

    (3)(动)〈口〉婉辞;多指老人死亡(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

    (4)(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厂|~朋友。

    (5)(形)陈旧:~脑筋|~机器。

    (6)(形)原来的:~脾气|~地方。

    (7)(形)(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油菜太~了。

    (8)(形)(食物)火候大:鸡蛋煮~了。

    (9)(形)(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副)长久:~主顾。(副)经常:人家~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副)很;极:~早|~远。(形)〈口〉排行在末了的:~儿子|~妹子。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