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束
拼音:zhuāng shù
注音:ㄓㄨㄤ ㄕㄨˋ

妆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打扮的式样。
打扮。

引证解释:

⒈ 打扮,装饰。

明唐寅《题桑》诗:“桑出罗兮柘出綾,綾罗粧束出娉婷。”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金银首饰,粧束身子。”
《西游补》第十三回:“小月王大喜,一面令人传旨,叫踏空儿不必凿天;一面叫女子弟粧束搬戏。”

⒉ 犹服饰。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当时优家者流,粧束因可概见,而后世所为副净等色,有自来矣。

唐制如《霓裳》等舞,度数至多,而名号粧束,不可深考。”
1. 打扮的式样。 宋蒋捷《贺新郎》词:“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綃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
元张翥《露华·玉簪》词:“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不过,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的妆束,我们就知道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⒊ 打扮。

明叶宪祖《鸾鎞记·秉操》:“小娘子,你怎么这般妆束?”

网络解释:

妆束

  • 妆束, zhuāng shù ,解释为:(1).打扮,装饰;(2).犹如服饰;(3).打扮的式样;(4).式样。
  • 字义分解

    • 拼音zhuāng
    • 注音ㄓㄨㄤ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VG
    • 五行

    (1)(动)化妆:梳~。

    (2)(名)装饰:卸~。

    (3)(名)指嫁妆:送~。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II
    • 五行

    (1)(动)捆缚;系(jì)

    (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

    (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

    (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