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
拼音:dà zhāo
注音:ㄉㄚˋ ㄓㄠ

大招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乐名。即《大韶》。 2.《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王夫之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系之以大﹐盖亦因宋玉之作而广之。"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引证解释:

⒈ 古乐名。即《大韶》。

汉蔡邕《独断·五帝三代乐之别名》:“舜曰《大韶》,一曰《大招》。”

⒉ 《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

王夫之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繫之以大,盖亦因宋玉之作而广之。”
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清钱谦益《<陈乔生诗集>序》:“乔生为我写一通焚之文忠墓前,以当‘大招’。”
清蒋士铨《一片石·祭碑》:“儿孙拜墓携村酒,旌节临江赋‘大招’。”
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一掬‘大招’泪,洒向暮云间。”

国语词典:

楚辞篇名。传说为屈原流放九年,恐命将终,故大招其魂,因以讽谏,而作此篇。一说为景差所作。

网络解释:

大招

  • 《大招》是《楚辞》中的作品,相传为屈原或景差所作。此诗在内容上可分两部分:一是极力渲染四方的种种凶险怪异,二是着意烘托楚国故居之美,最后又大力称颂楚国任人唯贤、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等,以诱使灵魂返回楚国。全诗文字精练,辞意醇古,风格雅淡,特别是写景、状物、叙事时层层铺张,大段排比,对称整齐,显示了由辞到赋的发展与转变。
    • 1、话说前情龙胖子吃了黑熊一记大招再次两眼漆黑的昏厥了过去,这下莱特终于两个灵魂都陷入了无助状态肉体轰然倒地,算是“正常不过”。 
    • 2、有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女子的大招是准备完毕了,可是却来不及发出去就被大汉掐住了脖子。
    • 3、另一种情况多见于反手的时候,对方切过来了,皇子就大招框住对方意欲限制行动,然而同时也把队友框进去了,真是圈起来给对方打呀。
    • 4、楚飞照老魔所说,锁闭六识,一记大招攻击,直逼青光的头部而去,丝毫不理会他手中的那面旗子。
    • 5、天绝早就严阵以待,失了先机就要谨防对手大招,手中金剑同样打出了一道灵路,或者说是蕴含着剑意的剑气。
    • 6、只是他们即使他逃过了二爷的大招,但是后面还是有一个正在虎视眈眈的黄忠。

    字义分解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DDD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 拼音zhāo
    • 注音ㄓㄠ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VKG
    • 五行

    (1)(动)打手势叫人来。

    (2)(动)广告或通知的方式使人来。

    (3)(动)引来(不好的事物):~苍蝇|~灾。

    (4)(动)惹;招惹:这孩子爱哭;别 ~他。

    (5)(动)惹:这孩子真~人喜欢。

    (6)(Zhāo)姓。

    (7)(动)承认罪行:~供。

    (8)同“着”(zh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