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刻
拼音:qīn kè
注音:ㄑ一ㄣ ㄎㄜˋ

侵刻的意思

词语解释:

侵害,剥夺。
苛重。

引证解释:

⒈ 侵害,剥夺。

《诗·曹风·下泉序》:“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后汉书·刘隆传》:“十五年,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虽大木亦枯死,有一夕伤数百株者。此多大姓侵刻细民,故以此报之也。”
明文徵明《周康僖公传》:“太监李兴提督山陵,言者论其侵刻誖谩。有旨下公勘问,公尽法探竟,得其侵渔僨事诸不法,按劾抵罪。”

⒉ 苛重。

宋沉作喆《寓简》卷十:“抑又蕃舶之征过於侵刻,遂不復至中华耶?”

网络解释:

侵刻

  • 侵刻,侵害,剥夺。
  • 字义分解

    • 拼音qīn
    • 注音ㄑㄧ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VPC
    • 五行

    (1)(动)侵入:~害。

    (2)(动)接近(天明):~晓。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NTJ
    • 五行

    (1)(动)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等。

    (2)(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以十五分钟为一刻:五点一~开车。

    (3)(名)时间:顷~|立~|即~|此~。

    (4)(形)形容程度极深:深~|~苦。

    (5)(形)刻薄:尖~|苛~。

    (6)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