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ī qǐ gōng fèn |
注音: | ㄐ一 ㄑ一ˇ ㄍㄨㄥ ㄈㄣˋ |
词性: | 成语 |
激起公愤的意思
词语解释:
- 1、就是平邑的事,就算没有官府衙门欺压良善激起公愤,正月十五闹元宵也准备扯旗放炮大干一场。
- 2、整容后,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们谈笑风生,我在旁边为他们端茶倒水。有一个同学问:除了那个丑小鸭没来,都来了吧?我赶忙站出来:我就是啊!话刚说完,就激起公愤:我们说同学,你个服务员乱起什么哄!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信,我真想再整回去。
- 3、这《百媚图》原本也是法,但是伏矢派的子弟不争气,把它当术来用,最终激起公愤,惨遭灭门。
- 4、而透过电视对全国现场转播,这起事件激起公愤,让人们对警方行动过当相当不满。
- 5、没料到胡部将领根本不为所动,反而在第四路激起公愤,接连在上张渡等地发动进攻,打得张鸿远叫苦不迭。
- 6、鳌拜专权跋扈,已经激起公愤,而当今皇上又非凡品,所以,鳌拜以臣犯君,定然不会有下场。
字义分解
- 拼音jī
- 注音ㄐㄧ
- 笔划16
- 繁体激
- 五笔IRYT
- 五行木
(1)(动)(水)因受到震荡而向上涌
(2)(动)冷水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着了。
(3)(动)〈方〉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冷水里~…~。
(4)(动)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将法。
(5)(动)(感情)激动:~于义愤。
(6)(动)急剧;强烈 :~流|偏~。
- 拼音qǐ
- 注音ㄑㄧˇ
- 笔划10
- 繁体起
- 五笔FHNV
- 五行木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公
- 五笔WCU
- 五行木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与激起公愤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