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约礼
拼音:bó wén yuē lǐ
注音:ㄅㄛˊ ㄨㄣˊ ㄩㄝˋ ㄌ一ˇ
词性: 成语

博文约礼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雍也》:“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之教曰,博文约礼,精以归一,义以全礼,博以致约,千圣相传之秘,其在兹乎!”王闿运《<八代文粹>序》:“共学适道,既洗于昏蒙;博文约礼,讵穷于钻仰也?”

引证解释:

⒈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

语本《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明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孔之教曰,博文约礼,精以归一,义以全礼,博以致约,千圣相传之秘,其在兹乎!”
王闿运《<八代文粹>序》:“共学适道,既洗於昏矇;博文约礼,詎穷于钻仰也?”

国语词典:

广博的研习典籍,并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网络解释:

博文约礼

  • “博文约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ó wén yuē lǐ,意思是“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是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
  •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为“博文约礼”。
    • 1、在这里,一群民族文化的有志之士们曾经怀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古训,博文约礼,出入经史,关怀于天人之际,叩问于古今之变。
    • 2、祭文回顾孔子一生功绩,颂其“博文约礼,忠恕为常;仁爱持敬,克己是纲;不厌不倦,挹芬攫芳。
    •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博文约礼,知行合一。
    • 4、如今的海慧中学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笃行“志远行近、博文约礼”的校训,向着创建全国绿色学校这个更远的目标扬帆启航。
    • 5、孔门独颜子为学,然舍博文约礼,便无学问。
    • 6、建校百多年来,秉承“博文约礼,成德达才”的校训,英才辈出,桃李芬芳。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ㄛ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GEF
    • 五行

    (1)(形)多;丰富:渊~。

    (2)(动)知道得多:~古通今。

    (3)(形)〈书〉大:宽衣~带。

    (4)(动)取得:聊~一笑。

    (5)(名)指赌博:~徒|~局。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yuē,yāo
    • 注音ㄩㄝ,ㄧㄠ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XQYY

    yuē

    1. 绳子。

    2. 拘束,限制:约束。约法。制约。约定俗成。

    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约。条约。契约。

    4. 事先说定:约见。约会。

    5. 邀请:约请。约集。

    6. 节俭:节约。俭约。

    7. 简要,简单:由博返约。简约。

    8. 大略:约计。约莫。约略。

    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约分。

    yāo

    1. 用秤称:约约。约一下。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PYNN
    • 五行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