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戏
拼音:běn xì
注音:ㄅㄣˇ ㄒ一ˋ

本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成本演出的戏曲,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不一定一次演完(区别于‘折子戏’):连台~。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名词。指整本大戏,对“折子戏”而言。一般一场演一本大戏。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已有多本的大戏出现,每日演一本,则属“连台本戏”的一种形式。

网络解释:

本戏

  • 本戏,读音běn xì,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成本演出的戏曲,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不一定一次演完。
    • 1、最初多用歌仔戏的唱本,进入城市后,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剧目,多是从其他剧种或小说改编来的连台本戏
    • 2、现在,桂林戏班除定期开展活动,排练折子戏和传统皮影连台本戏之外,其皮影艺术更已先后落户杜鹃园、上师大第一附属小学,开设皮影艺术兴趣班。
    • 3、明代折子戏是中国戏曲从全本戏到折子戏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我们了解折子戏的产生、形成过程的窗口。
    • 4、天津戏迷对于京剧如醉如痴,天华景的舞台装饰新颖,座位舒适,白天演出折子戏,晚上大演连台本戏《西游记》等,名角纷纭,轰动津门。
    • 5、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他与寇珠舍死忘生,救出太子。
    • 6、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字义分解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 拼音xì,hū
    • 注音ㄒㄧˋ,ㄏㄨ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CAT

    1.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2.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1. 〔於(wū)戏〕同“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