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
拼音:bái táo
注音:ㄅㄞˊ ㄊㄠˊ

白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种工艺品。

引证解释:

⒈ 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种工艺品。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一般富有的随葬器物三、四十件,最富裕的竟达一百八十多件,包括了精美的彩陶、乌亮的黑陶、皎洁的白陶。”

国语词典:

以洁白的黏土为材料,用高温烧制而成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商代。

词语翻译

英语
white pottery (of Shang Dynastry 16-11th century BC)​

网络解释:

白陶

  • 白陶,就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料,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器型种类不多,有鬹、盉、爵、豆、钵、罍、壶、卣、觯等。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
    • 1、笑颜如花的白陶,便是那绸缎上的一颗红色樱桃。
    • 2、老头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明白陶在所指,便笑道“今日圣上问老朽大明日后气运如何,老朽正借棋卜卦!”。
    • 3、同时,白陶的制作艺也在商代晚期得到了高度发展。
    • 4、而且商朝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水平,造型逼真,刻精细的玉石器表现了商代玉的高超技艺。
    • 5、这样一双手在白陶面上轻柔地来回抚着,就像抚着某个可爱少年的面颊。
    • 6、乐瑶像是不明白陶在为什么忽然问这样一个问题,于是疑惑的盯着陶在使劲的眨了眨眼。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táo,y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BQRM

    táo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2.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3.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5. 古同“淘”,洗。

    6. 姓。

    yáo

    1. 通“窑”。窑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