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风
拼音:xiàng fēng
注音:ㄒ一ㄤˋ ㄈㄥ

向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参见:向风 ,向风

引证解释:

⒈ 临风;迎风。

《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陈子龙《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⒉ 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梁陆倕《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岳珂《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噶尔丹自是不敢窥藏,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国语词典:

迎风。

网络解释:

向风

  • (1).临风;迎风。(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ng
    • 注音ㄒㄧㄤ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MKD

    (1)(名)方向:志~|风~。

    (2)(动)对着;特指脸或正面对着:~阳|面~|相~而行。

    (3)(动)〈书〉将近;接近:~晓雨止。

    (4)(动)偏袒:别老~着他。

    (5)(介)表示动作的方向:~前看|~先进人物学习。

    (6)(名)姓。

    (7)(副)一向;从来:~有研究|~无此例。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MQI
    • 五行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