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
拼音:yī dùn
注音:一 ㄉㄨㄣˋ
词性: 数量词

一顿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一停;稍微休息。
2.表数量。
3.一起;一下子。

引证解释:

⒈ 一停;稍微休息。

汉扬雄《太玄赋》:“忽万里而一顿兮,遇列仙以託宿。”

⒉ 表数量。用于吃饭、打骂、说话等,犹言一次,一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欲乞一顿食耳。”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我欲笞汝一顿。”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被张进宝着实的駡了一顿。”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⒊ 一起;一下子。

《晋书·刘寔传》:“或举所贤,因及所念,一顿而至,人数猥多,各言所举者贤。”
《西游记》第九十回:“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三藏与老王父子一顿噙出。”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便将元宝碎银及酒器首饰,一顿交付与戚汉老。”
《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狄希陈使性谤气,一顿穿上袄裤,繫上袜子。”

国语词典:

停一下。

如:「他说到这里,略为一顿。」

网络解释:

一顿

  • 一顿是汉语词语,数量词,出自《太玄赋》。
  • 一顿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小勇考试不及格,妈妈斥责了他一顿
    • 2、他出言不逊,被父亲狠狠教育了一顿
    • 3、那天我自己去游泳,被爸爸狠狠教训了一顿
    • 4、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 5、朋友从远方来,招待一顿便饭,略尽地主之谊,也是人之常情。
    • 6、小刚昨天不明不白挨了一顿骂。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dùn,dú
    • 注音ㄉㄨㄣ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BNM
    • 五行

    dùn

    1.稍停:他~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一~。

    3.(头)叩地;(脚)跺地:~首。~足。

    4.处理;安置:整~。安~。

    5.立刻;忽然:~然。~悟。~生邪念。

    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饭。被他说了一~。

    7.姓。

    8.疲乏:困~。劳~。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