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竹
拼音: | máo zhú |
注音: | ㄇㄠˊ ㄓㄨˊ |
茅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高可达二三丈,茎壁厚,性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还可制造器物。
引证解释:
⒈ 毛竹的别称。竹的一种,高可达二三丈,茎壁厚,性坚韧,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还可制造器物。
引《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城中无居民,止有茅竹屋数十百区,以为军营。”
宋陆游《数日秋气已深清坐无酒戏题长句》:“渐近重阳天气嘉,数椽茅竹淡生涯。”
许杰《惨雾》:“一株嫩茅竹,那里可以挡风呢?”
网络解释:
茅竹
字义分解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8
- 繁体茅
- 五笔ACBT
- 五行木
(1)(名)即白茅;草本植物;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以吃;也可入药;叶子可以编蓑衣。
(2)(Máo)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