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哑
拼音:ōu yā
注音:ㄡ 一ㄚ
词性: 拟声词

呕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呕哑ōuyā

(1) 形容声音嘈杂

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oh yah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小儿说话声。

唐白居易《念金銮子》诗之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金党怀英《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呕哑啼笑彩衣侧,满堂和气生嘉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儿亟啼,呕哑言归。”

⒉ 象声词。管弦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唐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

⒊ 象声词。鸟兽声。

宋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之二:“李师一弹凤凰声,空山百鸟停呕哑。”
宋苏轼《辨道歌》:“游鱼在网兔在罝,一气顿尽犹呕哑。”
清黄景仁《晓过滁州》诗:“角声起木杪,一散呕哑禽。”

⒋ 象声词。舟车声。

唐李咸用《江行》诗:“瀟湘无事后,征棹復呕哑。”
清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词:“红桥路,正一派画船簫鼓,中流住,呕哑柔櫓。”

⒌ 象声词。水车车水声。

宋王安石《山田久欲坼》诗:“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国语词典:

状声词:(1)​ 形容小儿学语声。唐.白居易〈念金銮子〉诗二首之一:「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2)​ 形容管乐声。唐.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 形容鸟鸣声。宋.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诗二首之二:「李师一弹凤皇声,空山百鸟停呕哑。」(4)​ 形容车轮滚动声。唐.曹邺〈四怨〉诗之四:「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5)​ 形容船橹声。唐.胡宿〈赵宗道归辇下〉诗:「江浦呕哑风送橹,河桥勃翠柳垂堤。」宋.陆游〈鹧鸪天.嬾向青门学种瓜〉词:「歌缥缈,?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也作「呕轧」。

网络解释:

呕哑

  • 呕哑,拼音ōu yā,意思是形容声音嘈杂。
    • 1、陶子云站起身,依照书里说的,演奏起《乐经》里的一首歌曲,他自己听了,虽然还是感觉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是比起在前世时的演奏,却是进步了不少。
    • 2、远远传来细微的歌声,虽然声音很轻,但是仔细听一听,还是能够听出这歌声五音不全,呕哑嘲哳,奇怪难听至极。
    •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4、这个时代专门的作曲家还停留在呕哑嘲哳的年代,那军乐就更是山歌村笛没法听了。
    •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 6、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字义分解

    • 拼音ǒu,ōu,òu
    • 注音ㄡˇ,ㄡ,ㄡ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AQY

    [ ǒu ]

    1. 吐:呕吐。呕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呕(恶心,厌恶)。

    • 拼音yǎ,yā
    • 注音ㄧㄚˇ,ㄧㄚ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KGOG
    • 五行

    1. 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 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1. 〔咿哑〕见“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