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蹏
拼音:hè tí
注音:ㄏㄜˋ ㄊ一ˊ

赫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赫蹄'。
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赫蹄”。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武(籍武 )发篋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
颜师古注:“邓展曰:‘赫音兄弟鬩墙之鬩。’ 应劭曰:‘赫蹏,薄小纸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赵后传》所谓‘赫蹏’者,注云‘薄小纸’,然其寔亦縑帛。”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三代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清尤侗《纪赈》诗:“赫蹄重封裹,筐篋与山齐。”
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夫上世无竹帛赫蹏,独取陶瓦任文籍之用。”

网络解释:

赫蹏

  • 赫蹏,拼音hè tí,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亦作“ 赫蹄 ”。 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ㄜ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FOFO
    • 五行

    (1)(形)显著;盛大。

    (2)(Hè)姓。

    (3)(量)赫兹;频率单位;一秒钟振动一次为赫兹。因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而得名。

    • 拼音
    • 注音ㄊㄧ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KHRM

    同“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