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
拼音:tè lì
注音:ㄊㄜˋ ㄌ一ˋ

特立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
独立;挺立。
孤立。

引证解释:

⒈ 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

《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
《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⒉ 独立;挺立。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齐斗楼,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陈恭尹《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⒊ 孤立。

明张煌言《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网络解释:

特立

  • 特立:古义词语
  • 特立:商标
  • 特立 (古义词语)

  • 特立,一个古义词语,在古文中常表示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独立,孤立之意。
  • 特立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卑己而尊人是不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的。徐特立
    • 2、做人也是如此: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沦为庸俗,为了彰显个性而特立独行也不到哪去。
    • 3、在一定的条件下,儒家文化在与外部文明的融合中未必不能衍化出一种能够容纳超功利的精神价值追求的、容纳特立独行的人格的、通达发舒的新类型。
    • 4、多兰说:“迟早会有雇员因为特立独行的哲学信仰和观点不受领导或同事待见而获得百万英镑,这不过是时间问题。”。
    • 5、在路上,在荆天棘地之中,筚路蓝缕,特立卓行。
    • 6、他跟克特立刻上劲地争论有一头阉牛到底是谁的。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ㄜ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RFF
    • 五行

    (1)(副)特殊;超出一般:~等|~效。

    (2)(副)特地:~意|~邀。

    (3)(名)指特务:敌~|防~。

    (4)(副)〈书〉只;但:不~此地也。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UUU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