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屑
拼音: | sāo xiè |
注音: | ㄙㄠ ㄒ一ㄝˋ |
骚屑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声。
凄清愁苦。
扰乱;动乱。
凄清愁苦。
扰乱;动乱。
引证解释:
⒈ 风声。
引汉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王逸注:“风声貌。”
唐高适《酬李少府》诗:“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词:“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⒉ 凄清愁苦。
引唐元稹《遣病》诗之三:“今来渐讳年,顿与前心别,白日速如飞,佳晨亦骚屑。”
清吴伟业《廿五日偕穆苑先孙浣心叶予闻允文游石公山盘龙洞石梁寂光归云诸胜》诗:“晚岁艰出门,端居意骚屑。”
⒊ 扰乱;动乱。
引唐杜甫《喜雨》诗:“农事都已休,兵戎况骚屑。”
明邵璨《香囊记·潜回》:“中原路阻音尘絶,兵戈正骚屑。”
清陈廷敬《赠孝感相公》诗:“黎元尚疮痍,原野恐骚屑。”
国语词典:
扰乱不安。
网络解释:
骚屑
字义分解
- 拼音sāo
- 注音ㄙㄠ,ㄙㄠˇ
- 笔划12
- 繁体騷
- 五笔CCYJ
- 五行金
sāo
1. 动乱,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骚动。
2. 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3.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骚体。骚人。骚客。风骚(①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②指妇女举止轻佻)。
4.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骚货。
5. 同“臊”(sāo ㄙㄠ)。
sǎo1. 古通“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骚淮南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