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糊
拼音:jiāo hú
注音:ㄐ一ㄠ ㄏㄨ

焦糊的意思

词语解释:

物体经火变焦变黑。

引证解释:

⒈ 物体经火变焦变黑。

杨朔《海市·亚洲日出》:“海风一卷,还闻得见一般焦糊的泥土气味。”
杨朔《平常的人》:“村后满山的落叶松,烧得焦糊。”

网络解释:

焦糊

  • 焦糊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iāo hú,指物体经火变焦变黑。
    • 1、大街小巷空寂无人。空气里弥漫着焦糊和烟熏的气味。 
    • 2、火苗引燃了天鹫大师的衣服、胡子、头发,焦糊味越来越浓,但他并未有丝毫的挣扎,仿佛已经化作了无痛觉、无知觉的泥塑木雕。
    • 3、这一锅焦糊报废的土豆烧牛肉让女人一个中午都没有脸对男人。
    • 4、记者现场看到,厨房灶台全都被熏黑了,但其他房间没有任何损失,一锅焦糊的花生也被扔到了门口。
    • 5、这边火刚扑下去不久,张红在院子里闻到东边正屋传来一股焦糊味,她走进屋一看,小床上的床单冒烟了,接着火渐渐大了起来。
    • 6、范围内实现低温浓缩,能解决果汁变色、焦糊等难题,保持水果原有色香味。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o
    • 注音ㄐㄧㄠ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WYOU
    • 五行

    (1)(形)物体受热后失去水分;呈现黄黑色并发硬、发脆:树烧~了|舌敝唇~。

    (2)(名)焦炭:煤~|炼~。

    (3)(形)着急:~急|心~。

    (4)(名)中医指身体的某些部位。参看〔上焦〕、〔下焦〕、〔中焦〕。

    (5)(Jiāo)姓。

    • 拼音hū,hú,hù
    • 注音ㄏㄨ,ㄏㄨˊ,ㄏㄨ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ODEG
    • 五行

    1.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糊了一层泥。

    1. 粘合,涂附:裱糊。糊墙。糊窗户。

    2. 粥类:糊口。

    3. 〔糊涂〕a.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糊糊了”;b.内容混乱的,如“糊糊账”。

    4. 同“煳”。

    1. 像粥一样的食物:面糊。辣椒糊。

    2. 欺骗,蒙混,敷衍: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