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
拼音:zhì zhī dù wài
注音:ㄓˋ ㄓ ㄉㄨˋ ㄨㄞˋ
词性: 成语

置之度外的意思

词语解释:

置之度外zhìzhī-dùwài

(1) 将一切事物弃置身外,不以为意

give no thought to;have no regard for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置诸度外”。

语出《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 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於度外耳。’”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东南不宾,为日已久,先朝已来,置之度外。”
清李渔《怜香伴·香泳》:“就是功名也听其有无,寿也任其修短,一切置之度外。”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虑得很纯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

国语词典:

不以为意,不加理会。

词语翻译

英语
to give no thought to, to have no regard for, to disregard
德语
missachten, überhaupt nicht berücksichtigen
法语
ne pas tenir compte de

网络解释:

置之度外

  • 置之度外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是zhì zhī dù wài ,
  • 释义: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 出自 《后汉书·隗嚣传》。
    • 1、江姐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2、她能够把烦恼置之度外而依旧保持笑容。
    • 3、他看透了世间红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 4、我们不得不把特别物种或特殊情况置之度外
    • 5、面对敌人的枪口,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 6、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FHF
    • 五行

    (1)(动)搁;放:~备|~身|置放。

    (2)(动)设立;布置:~办|设~。

    (3)(动)购置:添~。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dù,duó
    • 注音ㄉㄨˋ,ㄉㄨㄛ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ACI
    • 五行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