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
拼音:yí ài
注音:一ˊ ㄞˋ

遗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
4.爱未遍及;偏爱。
5.谓抛弃亲爱之人。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

引证解释:

⒈ 谓遗留仁爱于后世。

《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
《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何景明《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楚人间。”

⒉ 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

《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张翕有遗爱,乃拜其子湍为太守。”
晋陶潜《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⒊ 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

《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 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注:“子产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孔明﹞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
《新唐书·崔琳传》:“﹝崔琳﹞天宝二年卒,祕书监潘肃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⒋ 爱未遍及;偏爱。

《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⒌ 谓抛弃亲爱之人。

《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头元嘉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⒍ 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国语词典:

把德惠遗留给后代。多指有德政的人而言。

网络解释:

遗爱 (词语概念)

  • 遗爱,汉语词汇。
  • 拼音:yí ài
  • 释义: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4.爱未遍及;偏爱。5.谓抛弃亲爱之人。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
  • 遗爱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古代多用为对统治阶级的迎颂之词。也指“仁爱”遗留于后世。
  • 见《汉书·叙传下》:“淑入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
    • 1、正也!自律克己者,千金炫目不屑一文;以民为本者,甘棠遗爱称颂千秋。
    • 2、公主累了,想休息休息,房遗爱和侍从就带着公主到草庵这里来,贵人突然造访,辩机放下一切,急急出来招呼。
    • 3、种树十余年来,浓荫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襄公之德”,“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爱”。
    • 4、跟随房遗爱的两位军士自然在外间歇息,天色随着几场立秋后的雨水凉快不少。
    • 5、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
    • 6、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 

    字义分解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HGP
    • 五行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

    • 拼音ài
    • 注音ㄞ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EPDC

    (1)(动)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2)喜欢;喜好:~游览|~看电影。

    (3)爱惜;爱护:~公物|~集体荣誉。

    (4)常常发生的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说|铁~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