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功舞
拼音: | jiǔ gōng wǔ |
注音: | ㄐ一ㄡˇ ㄍㄨㄥ ㄨˇ |
九功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代舞蹈名。
引证解释:
⒈ 唐代舞蹈名。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
引太宗生於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閭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絃,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网络解释:
九功舞 (图书名称)
字义分解
- 拼音jiǔ
- 注音ㄐㄧㄡˇ
- 笔划2
- 繁体九
- 五笔VTN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5
- 繁体功
- 五笔ALN
- 五行木
(1)(名)功劳(跟‘过’相对):二等~|立~|记一大~。
(2)(名)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亏一篑|大~告成|好大喜~。
(3)(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架|基本~。
(4)(名)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距离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