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塞
拼音:yàn sāi
注音:一ㄢˋ ㄙㄞ

雁塞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鴈塞'。亦作'鴈塞'。
山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鴈塞”。山名。其地当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初学记》卷三十引南朝齐刘澄之《梁州记》:“梁州县界有鴈塞山,传云此山有大池水,鴈栖集之,故因名曰鴈塞。”

⒉ 亦作“鴈塞”。泛指北方边塞。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山连鴈塞,野接龙坰。”
宋裴湘《浪淘沙·并门》词:“雁塞説并门,郡枕西汾,山形高下远相吞。”

字义分解

  • 拼音yàn
  • 注音ㄧ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DWWY
  • 五行

(名)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

  • 拼音sāi,sài,sè
  • 注音ㄙㄞ,ㄙㄞˋ,ㄙㄜ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PFJF
  • 五行

sāi

1.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sài

1.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