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猴伎
拼音: | pó hóu jì |
注音: | ㄆㄛˊ ㄏㄡˊ ㄐ一ˋ |
婆猴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婆侯伎”。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网络解释:
婆猴伎
字义分解
- 拼音pó
- 注音ㄆㄛˊ
- 笔划11
- 繁体婆
- 五笔IHCV
(1)(名)年老的妇女:老太~。
(2)(名)(~儿)旧时指某些职业妇女:媒~|接生~。
(3)(名)丈夫的母亲:~家|~媳|公~|~母。
- 拼音hóu
- 注音ㄏㄡˊ
- 笔划12
- 繁体猴
- 五笔QTWD
- 五行木
(1)(名)(~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像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通称猴子。
(2)(形)〈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啊!
(3)(动)〈方〉像猴似的蹲着:他~在台阶上嗑瓜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