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
拼音:míng zhōng
注音:ㄇ一ㄥˊ ㄓㄨㄥ

鸣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敲钟。
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引证解释:

⒈ 敲钟。

《后汉书·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⒉ 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参见“鐘鸣鼎食”。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钟。”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⒊ 击钟发声。

南朝齐谢朓《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善诱宗学原,鸣鐘霽幽抱。”
宋范成大《玉堂寓值》诗:“上直马归催下钥,传更人唱促鸣鐘。”
清褚人穫《坚瓠二集·夜半钟》:“六一居士谓继此诗,句则佳矣,奈夜半非鸣鐘时。或云姑苏寺鐘,多鸣於半夜。”

⒋ 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唐李白《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国语词典:

敲钟。

网络解释:

鸣钟

  • 鸣钟,汉语词汇。
    • 1、敲钟人鸣钟送走旧岁,接着又鸣钟迎来新年。
    • 2、终日歌舞无戚容……农勤开垦,颇有法式,技艺精巧,于制器,火轮车船,时辰表,自鸣钟,岁造不可胜数。
    • 3、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有食物。
    • 4、椎鼓鸣钟,在佛经吟唱声中,两岸客家人在定光佛金身前虔诚祈福。
    • 5、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 6、自鸣钟在天主教传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东西方相互了解的媒介。

    字义分解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KQYG
    • 五行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 拼音zhōng
    • 注音ㄓㄨㄥ
    • 笔划9
    • 繁体鍾、鐘
    • 五笔QKHH
    • 五行

    (1)(名)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鼎|~鼓|~楼。

    (2)(名)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摆|~表|~点|~声。

    (3)(名)指钟点、时间:六点~。

    (4)(动)(情感)等集中:~爱|~情。

    (5)姓。

    (6)(名)同“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