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
拼音:wú kuài
注音:ㄨˊ ㄏㄨㄟˋ

吴会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 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引证解释:

⒈ 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

清赵翼《陔馀丛考·吴会》:“西汉时会稽郡治本在吴县,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吴会。”

⒉ 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吴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策已平吴会二郡。”
宋苏轼《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吴会。”

⒊ 唐以后,俗亦称平江府 (今江苏苏州 )为吴会。

元陆友仁《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吴会坊。”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平江为吴会,意谓吴为东南一都会也。自唐以来如此,今郡中有吴会亭,府治前有吴会坊。”

网络解释:

吴会

  • 吴会:今绍兴的别称。古代会稽郡分成三吴(吴会、吴郡、吴兴)。相关诗词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谢家征故事,禹穴访遗编。——高适《秦中送李九赴越》东南美箭称吴会,名都隐轸三江外。涂山执玉应昌期, 曲水开襟重文会。——骆宾王《畴昔篇》行跸留吴会,神州久陆沉。君王经远志,臣子复讐心。——王炎《方漕躬明挽诗三首》
  • 吴会二郡:指汉朝时期吴郡、会稽两地的合称。《三国志》孙贲传:时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使部伍吴 会二郡。
  • 吴会(?-1388)字庆伯,号书山。江西金溪琅琚镇疏口村人。明代学者。 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至正三年(1343)尝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隐居著述,至洪武戊辰乃卒。因一足病废,自称“独足先生”。
  • “其诗雕缋有馀,而兴寄颇浅。在元末明初,尚未能独立一帜。”(《四库总目提要》)吴会所作诗文,即名《独足雅言》,凡二十卷。后经其裔孙尚絅所搜辑,改题曰《书山遗集》,《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GDU
    • 五行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 拼音huì,kuài
    • 注音ㄏㄨㄟˋ,ㄎㄨㄞ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CU
    • 五行

    huì

    1. 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4.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5. 付钱:会账。会钞。

    6.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7.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10. 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会儿。

    kuài

    1. 总计: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