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
拼音: | fǎn fǎ xī sī zhàn zhēng |
反法西斯战争的意思
词语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 1、中俄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凝结的友谊是两国关系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样表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称霸世界者必将灭亡。
-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在各自的战线上英勇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4、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 5、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大国地位,决定其在国际事务中获得相应的发言权,并发挥特殊的作用。
- 6、中国抗日战争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字义分解
- 拼音fǎn
- 注音ㄈㄢˇ
- 笔划4
- 繁体反
- 五笔RCI
- 五行水
(1)(动)回;还:~击。
(2)(动)反抗;反对:造~。
(3)(动)翻转:~复。
(4)(动)推及:举一~三。
(5)(形)与“正”相对:~面。
(6)(副)反而;相反地:画虎不成~成犬。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9
- 繁体戰
- 五笔HKAT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与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