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拼音: | hán shān |
注音: | ㄏㄢˊ ㄕㄢ |
寒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3.指浙江省天台县的寒岩。唐诗僧寒山子曾居此。 4.即寒山子。 5.地名。在江苏省吴县西,本支硎山之支峰,明处士赵宧光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江苏省徐州市东南。 7.地名。在广西玉林县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
引《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赩只。”
王逸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
晋张协《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⒉ 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引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韩翃《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⒊ 指浙江省天台县的寒岩。唐诗僧寒山子曾居此。
引唐寒山《诗》之三:“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唐寒山《诗》之二〇三:“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巖栖息离烦缘。”
⒋ 即寒山子。参见“寒山子”。
引唐寒山《诗》之二二〇:“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陆游《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寒山例,小市人家到处题。”
⒌ 地名。在江苏省吴县西,本支硎山之支峰, 明处士赵宧光曾隐居于此。
⒍ 地名。在江苏省徐州市东南。
引《晋书·刘遐传》:“詔遐领彭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太山太守徐龕共讨抚,战於寒山,抚败走。”
⒎ 地名。在广西玉林县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国语词典:
冷落寂静的山。
词语翻译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寒山 (唐代诗人)
-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2、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 3、可是,饶是萧寒山深明武学经要,关于终极之秘,他自己虽能领悟,却无法形诸言谈文字,要说授之于人,那更是万万不能。
- 4、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 5、透过船弦两侧,呈现出一派姑苏“山水”的旖旎风光近处,“湖面”波光粼粼,碧水荡漾;远处,洞庭、枫桥、寒山寺,风姿绰约,隐约可见,令人神往。
- 6、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深意浓一线牵,江枫渔火对愁眠,千里关怀短信传,姑苏城外寒山寺,不见不散的地点,夜半钟声到客船,相聚相守不分开。祝愿幸福甜蜜同享,快乐开心陪伴。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寒
- 五笔PFJU
- 五行水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与寒山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