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鞞
拼音:shuāng pí
注音:ㄕㄨㄤ ㄅ一ˇ

霜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鞞鼓。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即鞞鼓。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南朝宋鲍照《王昭君》诗:“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网络解释:

霜鞞

  • shuāng bǐng
  • 霜鞞
  • 即鞞鼓。鞞鼓为胡乐。鞞为刀鞘。胡地天寒,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王昭君》诗:“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 字义分解

    • 拼音shuāng
    • 注音ㄕㄨㄤ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FSHF

    (1)(名)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名)像霜的东西:盐~。

    (3)(名)比喻白色:~鬓。

    • 拼音bǐng,pí,bì,bēi
    • 注音ㄅㄧㄥˇ,ㄆㄧˊ,ㄅㄧˋ,ㄅㄟ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AFRF
    • 五行

    bǐng

    1.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1. 古同“鼙”,鼓名:“召令习鼓鞞。”

    1. 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bēi

    1. 〔牛鞞〕古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