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
拼音:wǔ mén
注音:ㄨˇ ㄇㄣˊ

午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午门wǔmén

(1) 宫城的正门

午门会审
front gate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午朝门”。帝王宫城的正门,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

唐王建《春日午门西望》诗:“百官朝下午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明徐霖《绣襦记·策射头名》:“三叩头,平身,试士退班午门之外。”
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众卿且退,午门候旨。”
《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跑到午朝门外。”

国语词典:

旧日皇城的正门。为群臣待朝候旨的地方。

网络解释:

午门 (北京故宫建筑)

  • 午门(Meridian Gate)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
  •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
    • 1、外殿包括了从午门到乾清门之间的大片空地。
    • 2、图为午门雁翅楼“皇子皇孙祝康熙帝六旬万寿诗屏风”。
    • 3、记载是记载了,但是与午门受俘、灾民为盗、群臣请罢矿税并列,并不特别打眼,反而有几分冷漠。
    • 4、同年十月十八日,乾隆帝御午门城楼受俘。
    • 5、来到故宫,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两扇大红门,门顶上挂着一块牌子,四周镶着金边,上刻着两个醒目的金字“午门”。
    • 6、午门上的城楼楼名‘五凤’,设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J
    • 五行

    (1)(名)地支的第七位。参看〔干支〕。

    (2)(名)白天十二点:~时|正~。

    • 拼音mén
    • 注音ㄇㄣ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UYHN

    (1)(名)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屋~|送货上~。

    (2)(名)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栅栏~儿|两扇红漆大~。

    (3)(名)(~儿)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儿|炉~儿。

    (4)(名)形状或作用像门的:电~|水~|气~|闸~。

    (5)(名)(~儿)门径:窍~|炼钢的活儿我也摸着点~儿了。

    (6)(名)旧时指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满~|双喜临~|张~王氏|长~长子。

    (7)(名)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佛~|左道旁~。

    (8)(名)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同~|~徒。

    (9)(名)一般事物的分类:分~别类|五花八~。(名)生物学中把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原生动物门、裸子植物门等。门以下为纲。(名)压宝时下赌注的位置的名称;也用来表示赌博者的位置;有“天门”、“青龙”等名目。(量)ɑ)用于炮。b)用于功课、技术等。(Mé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