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
拼音:sú zǐ
注音:ㄙㄨˊ ㄗˇ

俗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俗子súzǐ

(1) 俗人

凡夫俗子
mediocre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指见识浅陋或鄙俗的人。

唐牟融《题朱庆馀闲居》诗之一:“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若庸夫俗子,用金帛相购请,虽穷饿,掉头弗顾也。”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二章:“成童之时,便有志於圣贤之学,乡里俗子笑之。”
鲁迅《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古之雅人,曾谓妇人俗子,看画必问这是什么故事,大可笑。”

国语词典:

凡俗的人。

网络解释:

俗子

  • 俗子是个汉语词语。
  • 拼音:sú zǐ
  • 释义:指见识浅陋或鄙俗的人
  • 俗子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 1、凡夫俗子并不都是平庸的人。
    • 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3、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4、我终于深切的体会到,"你创造自己的实相"这个已经被新时代人喊叫到俗烂的口号的真意。我们是必须要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知道了又怎么样呢?头脑上的知道,并不能化解我们被业力牵引而在红尘人海中浮浮沉沉的命运,也不能免除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而需为生活奔波、为俗事烦恼的痛苦。
    • 5、唐寅这话也只能自己想想,若真说出去,能把人笑死,八抬大轿?你当凡夫俗子呢吧。
    • 6、看朱成碧,红颜淡不去,到死入骨髓,傲气谁与争锋?庸脂俗粉无法企及的美艳,俗子凡夫无从染指的传奇。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WK
    • 五行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