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拼音: | hóu shé |
注音: | ㄏㄡˊ ㄕㄜˊ |
词性: | 名词 |
喉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喉舌
(1) 泛指说话的器官和新闻媒介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
引《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宋梅尧臣《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清昭槤《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⒉ 指口才;言辞。
引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 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胡国梁《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
⒊ 喻代言者。
引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永祥兄是我们上海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喉舌。”
⒋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引《南齐书·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江,襄樊其喉舌,议不容缓。”
清侯方域《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国语词典:
咽喉与口舌。
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喉舌 (花城出版社出版图书)
喉舌 (汉语词语)
- 1、此外,议员担任很多届,也更有经验去为民喉舌。
- 2、本人自担任民代即戮力为民喉舌,此次报导虽与公领域表现无关,但公众人物本应接受更严格之检验,本人也愿虚心接受各界批评指教。
- 3、一家老小难兼顾,东奔西跑忙不停。镜头开阖世间事,笔下春秋心底情。激浊扬清肩道义,去伪存真显性灵。一生甘为民喉舌,哪管自家身与命。记者节到了,向记者朋友致敬,你们辛苦了!
- 4、烬罹天之蓝凤,聚火而成羽,凝焰而成心,雕狂炎而成清歌,碾烈风而成瞳光,敛四海之火晶而成爪喙……疆南炎风纵啸于汝之喉舌——‘凤歌’!羽千落。
- 5、老实说,我心中没有什么犹豫,言所当言是职责所在,且民代不就是要为民喉舌吗?更何况对事不对人,说一个“理”字,也没什么暗箭防的。
- 6、做为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有责任将事情的真相报道出来。
字义分解
- 拼音hóu
- 注音ㄏㄡˊ
- 笔划12
- 繁体喉
- 五笔KWND
- 五行木
(名)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喉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喉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也作喉头。
与喉舌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