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
拼音:wú chéng ēn
注音:ㄨˊ ㄔㄥˊ ㄣ

吴承恩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吴承恩Wú Chéng’ēn

(1) (约1500—约1582)。明朝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家庭贫寒。自幼喜爱野言稗史。博览群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写成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Wu Chengen

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放浪诗酒。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西游记》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最为脍炙人口。

网络解释:

吴承恩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 吴承恩(1506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 1、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吴承恩
    • 2、此桌只剩孔龙一人有酒,吴承恩酒意朦胧去端他的,孔龙却厚貌深情喝去一半,递给他说“吴兄喝,别嚼了舌头根子。 
    • 3、吴三桂、吴广、吴用、吴应熊、吴承恩
    • 4、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 5、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官或考生。吴承恩造句。
    • 6、假若吴承恩是最后改定者,既然诸如此类的缺陷都未曾予以修正,出现文殊菩萨坐骑狮子两度下凡作怪这种漏洞,又怎能断言是百回本改定以后又出现的新差错呢!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GDU
    • 五行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DII
    • 五行

    (1)(动)托着;接着:~尘。

    (2)(动)承担;担当。~办|~包|~印。

    (3)(动)客套话;承蒙:昨~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4)(动)继续;接续:继~|~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

    (5)(动)姓。

    • 拼音ēn
    • 注音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LDNU
    • 五行

    (1)(名)恩惠。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