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花
拼音:tǔ huā
注音:ㄊㄨˇ ㄏㄨㄚ

土花的意思

词语解释:

苔藓。

金属器皿表面长期受泥土剥蚀而留下的痕迹。

引证解释:

⒈ 苔藓。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宋周邦彦《风流子·春景》词:“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繚绕,前度莓墙。”
元傅按察《鸭头绿·钱塘怀古》词:“禁庭空、土花晕碧,輦路悄、呵喝声乾。”

⒉ 金属器皿表面长期受泥土剥蚀而留下的痕迹。

宋梅尧臣《古鉴》诗:“古鑑得荒塚,土花全未磨。背蔆尖尚在,鼻兽角微讹。”
元杨载《卧钟》诗:“汉殿经焚后,呺然卧草中。雕几牙板废,锈涩土花蒙。”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土财主﹞买了一个鼎,据说是周鼎,真是土花斑驳,古香古色。”

网络解释:

土花

  • 土花,是汉语词汇,
  • 拼音:tǔ huā,
  • 解释:1、苔藓。2、金属器皿表面长期受泥土剥蚀而留下的痕迹。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FFF
    • 五行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 拼音huā
    • 注音ㄏㄨㄚ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WXB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