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
拼音:cí gé
注音:ㄘˊ ㄍㄜˊ

辞格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辞格cígé

(1) 修辞方式之一。亦称“修辞格”

figures of speech

引证解释:

⒈ 诗文的格调或风格。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郑隐﹞少为律赋,辞格固寻常。”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近见曾子固编《李太白集》后,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并《笑矣乎》数首,皆贯休、齐己辞格。”

⒉ 修辞学术语。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五篇二:“辞格以前颇有种种的分类。”
黄民裕《<辞格汇编>前言》:“汉语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讲究美妙,讲究技巧’的比较固定的修辞格式,这就是修辞学中‘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简称辞格。”

  • 1、本文试通过译法例析探寻飞白辞格的汉英翻译策略。
  • 2、修辞不外乎是炼词炼句和运用辞格,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
  • 3、作为一种修辞格,呼语常被用在诗歌中,并伴随着示现或拟人的形式出现。
  • 4、喻体在汉英修辞格中占有重要、关键的地位,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
  • 5、第一节用隐喻和转喻理论对譬喻和借代修辞格分别作体分析,理解它们的生成机制。
  • 6、从汉字修辞的角度研究运用汉字修辞成谜的字谜,指出运用汉字修辞格的字谜并非一种单纯的“文字游戏”,它与汉语言文字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DUH
  • 五行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TKG
  • 五行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