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注
拼音: | yǐn zhù |
注音: | 一ㄣˇ ㄓㄨˋ |
引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注录官籍。 2.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注释。 3.引水灌入。
引证解释:
⒈ 注录官籍。
引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及济领吏部, 处约以瀛州判佐参选。引注之次, 济遽索笔,曰:‘如志,如志。’注通事舍人。”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四:“一人曰:‘我等官职总由此老翁。’一人曰:‘总由天上。’……明日引注,由老翁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
⒉ 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注释。
引清陈婉俊《<唐诗三百首>凡例》:“是编引注之义有二,即引本事以证之者为正注,至寻源遡流博采他书以相证者为互注。”
⒊ 引水灌入。
引《宋史·律历志二》:“漏刻……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之属。壶以贮水,乌以引注。”
网络解释:
引注
字义分解
- 拼音yǐn
- 注音ㄧㄣˇ
- 笔划4
- 繁体引
- 五笔XHH
- 五行土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