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é fān |
注音: | ㄏㄜˊ ㄈㄢ |
和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和蕃”。
⒉ 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
引《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后至孝哀皇帝,然发使和蕃。遂差汉使杨少徵扙节和来吊。”
明于谦《边务疏》:“以后使臣到彼和番,又许也先与中国和亲一节。”
⒊ 犹和亲。参见“和亲”。
引唐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听说昨夜和番的诏书下后, 王待诏的母亲悲伤得丧失了心性,已经成了狂人。”
国语词典:
古代指与外邦和平相处。
如:「昭君和番」。
网络解释:
和番
- 1、厚而紧实的大西洋箭鱼烤至恰到处,并点缀着清脆的杏仁和番茄。
- 2、类似东联学校的状况,在广州不是孤例,记者前段时间曾经采访过的白云区龙溪小学、侨隆小学和番禺大岗阳光小学等民办学校,同样面临生源不断流失问题。
- 3、第三,把切的野葛根和木瓜都倒在盛天然红酒的锅中,然后盖上盖子,烧二个钟头左右,最加点糖和番茄,然后盛出来就能够了!
- 4、青椒和番茄洗净去瓢,切块腰果洗净后放于焗炉内焗至金黄色,备用。
- 5、夜晚寂静,菜园里却很热闹。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以为那只是空想。南瓜默默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
- 6、例如,胡萝卜和番茄中的类胡萝卜素、椰菜和卷心菜中的硫氰酸盐、以及大豆、可可和红酒中的类黄酮。
字义分解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和
- 五笔TKG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hè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ó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huò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hú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