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碌
拼音:yī gū lù
注音:一 ㄍㄨ ㄌㄨˋ

一骨碌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迅速地一滚或一转:他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
2.一大捧。

引证解释:

⒈ 一滚;一转。形容动作灵活迅速。

明叶宪祖《北邙说法》:“跳不出业窠团,躲不迭甜冤对,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
《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晁源一骨碌跳将下来,自己把那一包银子,用力强提到晁夫人面前。”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小柱儿回头望望他的祖母,彷彿发楞;待陈奶妈放开手,他蓦地扑在地上磕了一个头,一骨碌就起来。”
王愿坚《妈妈》:“说着,他眼珠一骨碌,一大滴眼泪流下来。”

⒉ 一大捧。

《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人家屋簷头,一箇人舒角幞头,緋袍角带,抱着一骨碌文字,低声叫道:‘ 迎儿,我是你先的押司。’”

国语词典:

翻身一滚。形容速度很快、一下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勉强睡一霎儿,刚睡不大工夫,听见有人说话,一骨碌就坐起来了。」《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县大老爷听说要撤任,急得把烟抢摔下,哗啷一声打破了个胶州灯的罩子,一骨碌跳下炕来。」也作「一毂辘」。

网络解释:

一骨碌

  • 一骨碌,读音yi gū lu,汉语词语,普通含义是指旋转、滚动,北方方言则是指长度度量词,一般特定用于圆柱状物体,尺度较短。
  • 一骨碌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听到闹钟响,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 2、瞧得这般动作,洪七公顿时大喜,立即夹手夺过放入口中,轻轻嚼了几嚼,只一嚼将下去,但觉满嘴鲜美,又脆又香,清甜甘浓,再嚼了几口,便是一骨碌吞了下去。
    • 3、本一骨碌坐了起来,表情紧张而惊恐。
    • 4、王奶奶抹掉眼泪,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一把将王华拉到沙发旁,一屁股坐在他身边,尖嘴薄舌地指点起“迷津”。
    • 5、今年新兵下连后的一天夜里,威海到大连的客船拉响了起锚离港的雾笛,刚刚睡着的新兵冯万吉一骨碌从床上蹦起来开始打背包。
    • 6、如今,只要拿出这块大花棉被,它便两眼一亮兴奋地一骨碌儿跳将上去,当跳跳床玩。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MEF
    • 五行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 拼音lù,liù
    • 注音ㄌㄨˋ,ㄌㄧㄡ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DVIY
    • 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