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痢
拼音: | chì lì |
注音: | ㄔˋ ㄌ一ˋ |
赤痢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引证解释:
⒈ 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国语词典:
病名。感染赤痢菌而发病,由饮食不洁引起。有腹泻、粘液便、血便及呕吐等症状,且有脑症状及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发生于二至六岁的小孩。
网络解释:
赤痢 科普中国
- 1、这既不是霍乱,也不是赤痢,只是一般的拉稀拉了一裤子。
- 2、另提请注意,含碘润喉片不能与含有朱砂的六神丸同服,因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可导致赤痢样的药物性肠炎。
- 3、本方亦可治赤白痢下,方法相同,白痢用白花,赤痢用红花。
- 4、他们发觉游击队领袖胡志明患了疟疾和赤痢,病情沉重。
- 5、碘化汞不仅有毒性,而且有腐蚀性,可以刺激肠壁,损害肠黏膜,引起腹泻、腹痛及赤痢样大便等,造成药物性肠炎。
- 6、赤痢差点没吓得叫娘亲,心说你还是不笑些。
字义分解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7
- 繁体赤
- 五笔FOU
- 五行金
(1)(名)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名)泛指红色:~小豆。
(3)(名)象征革命:~卫队。
(4)(形)忠诚:~心(忠诚的心)|~诚(极真诚)。
(5)(动)光着;露着(身体):~脚|~膊。
(6)(形)空:~手空拳(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