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跸
拼音: | jǐng bì |
注音: | ㄐ一ㄥˇ ㄅ一ˋ |
警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蹕”。
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蹕,称制,自为法令,拟於天子。”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礼蹕而不警。 秦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汉朝梁孝王,王出称警,入称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谓行者皆警於涂路也。”
清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前呼后拥萧萧马,犹记将军警蹕声。”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从京营中挑选三千精兵,从后天黎明时起沿途‘警跸’。”
国语词典:
古代帝王出入时,在前清道阻止行人的人。也作「儆跸」。
网络解释:
警跸
- 1、皇帝小驾、卤簿,乘四望车,警跸,鼓吹备而不作。
- 2、然后警跸清江,鸣銮郢路,投戈袭衮,面禀规勖。
- 3、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欲,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 4、凑巧的是,失火的那晚,嘉业帝本应该在省过寺内宿斋,但因负责当晚仪仗和警跸的羽林卫官兵闹饷,于是只早早的摆架回宫,也因此而幸免一劫。
- 5、呼延将军带领军士为皇帝警跸,我也见过几次,只是他还不认识在下。
- 6、息道龙昔事诞,见诞在石头城修乘舆法物,习唱警跸。
字义分解
- 拼音jǐng
- 注音ㄐㄧㄥˇ
- 笔划19
- 繁体警
- 五笔AQKY
- 五行木
(1)(动)戒备:~惕|~戒。
(2)(形)(感觉)敏锐:机~|~觉。
(3)(动)使人注意(情况严重):~报|~告。
(4)(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报~。
(5)(名)警察的简称: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