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辞
拼音: | xū cí |
注音: | ㄒㄨ ㄘˊ |
虚辞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名)虚夸不实的言辞或文辞:空言~。也作虚词。
引证解释:
⒈ 浮夸不实之言。
引《战国策·楚策一》:“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
《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
三国魏曹植《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
唐白居易《青石》诗:“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乾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鐫实録鐫虚辞。”
国语词典:
不实的言词。
网络解释:
虚辞
字义分解
- 拼音xū
- 注音ㄒㄩ
- 笔划11
- 繁体虚
- 五笔HAOG
- 五行水
(1)(形)空虚(跟‘实’相对):~幻|~浮。
(2)(形)空着:~位以待。
(3)(动)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胆~。
(4)(副)徒然;白白地:~度|不~此行。
(5)(形)虚假:~伪|~名。
(6)(形)虚心:谦~。
(7)(形)虚弱:气~|血~。
(8)(名)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
(9)(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