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血食
拼音:bù xuè shí
注音:ㄅㄨˋ ㄒㄩㄝˋ ㄕˊ

不血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

引证解释:

⒈ 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

《左传·庄公六年》:“邓侯曰:‘人将食吾餘。’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
《新五代史·刘承钧传》:“然承钧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

网络解释:

不血食

  • 不血食(bù xuè sh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 拼音shí,sì
    • 注音ㄕˊ,ㄙˋ,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YVE

    shí

    1. 吃:食肉。食欲。

    2.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1.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