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注音:ㄕㄥ ㄊㄤˊ ㄅㄞˋ ㄇㄨˇ
词性: 成语

升堂拜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引证解释:

⒈ 亦省称“升堂”。

汉范式与张劭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劭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事见《太平御览》卷四〇七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 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庄宗深感其意,兄事之,亲幸承业私第,升堂拜母,赐遗优厚。”
清宋琬《穆宾日年兄为其太夫人庐墓歌以美之》:“昔君作吏长淮北,升堂拜母欢相得。”
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国语词典: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

网络解释:

升堂拜母

  • 升堂拜母,成语,指双方共结为通家之好,也作“登堂拜母”。
    • 1、其实周瑜早已与孙策如兄弟般,都已经升堂拜母过了,此话其实是说与高帅听。
    • 2、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 3、瑜乃推道南大宅与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4、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5、他便捡着周瑜和孙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的故事讲给诸葛亮听,又言道“曲有误,周郎顾”。
    • 6、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字义分解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AK
    • 五行

    1.  容量单位。

    2.  量粮食的器具。

    3.  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F
    • 五行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

    • 拼音bài,bái
    • 注音ㄅ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DFH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 拼音
    • 注音ㄇㄨ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XGUI

    (1)(名)母亲:~女|老~。

    (2)(名)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伯~|姑~|姨~。

    (3)(形)(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的):~鸡|~牛。

    (4)(形)(~儿)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

    (5)(名)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机|失败乃成功之~。

    (6)(M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