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
拼音:yī dé
注音:一 ㄉㄜˊ

一得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得yīdé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刘开《问说》

引证解释:

⒈ 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宋苏轼《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金亮南侵》:“臣有愚虑,请殫一得。”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七:“我愿意把‘愚者’的‘一得’贡献给诸位同学。”

⒉ 尽得,全得。

《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於天下,民无不足,无不瞻者。”
郑玄注:“五事得则民足。”
孙希旦集解:“一得,犹言尽得也。”

⒊ 得到一件或一个。

《汉书·鲍宣传》:“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叔向之母, 申氏之子,非不能一得,然不能常也。”

⒋ 一旦得以,一旦能够。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一得把臂入林,桂巾垂枝,携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

国语词典:

形容所获甚少,谦称自己的一点心得。参见「千虑一得」条。

网络解释:

一得

  • 一得是汉语词语,是指一点收获。
    • 1、愚者可以给智者忠告。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2、阿敬:纯粹不正确。双亲之一得亨丁顿氏症,就有五成机会传给下一代。
    •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 4、寄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算。
    • 5、如果小有进步即告满足,囿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那就永远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
    • 6、再拿自主创新来说,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上海未来发展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我们再也坐不住,更不能“安”于现状,“满”于一得之功。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1.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3.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děi

    1. 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de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