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妃
拼音: | huáng tài fēi |
注音: | ㄏㄨㄤˊ ㄊㄞˋ ㄈㄟ |
皇太妃的意思
词语解释:
皇帝对原非皇后的生母的尊称。
引证解释:
⒈ 皇帝对原非皇后的生母的尊称。
引《晋书·后妃传下·周太妃》:“哀帝即位,詔有司议贵人位号,太尉桓温议宜称夫人,尚书僕射江虨议应曰太夫人。詔崇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同。”
《宋书·后废帝纪》:“﹝泰豫元年﹞秋七月戊辰,崇拜帝所生陈贵妃为皇太妃。”
宋秦观《代贺皇太妃受册表》:“恭以皇太妃挺生淑质,休应昌期。”
网络解释:
皇太妃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9
- 繁体皇
- 五笔RGF
- 五行水
(1)(形)〈书〉盛大:~~。
(2)(名)君主;皇帝:三~五帝|~权|~族|女~。
(3)姓。〈古〉又同“遑”。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