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
拼音: | luó diàn |
注音: | ㄌㄨㄛˊ ㄉ一ㄢˋ |
螺钿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引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温杭二州上供物寄留镇江,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杜岕《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
国语词典:
漆器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嵌上各种磨薄的螺壳做为装饰,称为「螺钿」。宋.苏籀〈栾城先生遗言〉:「公闻以螺钿作茶器者。凡事要敦简素,不然天罚。」也作「螺甸」。
网络解释:
螺钿
- 1、笔杆的材料不仅有竹子、木头、漆器和瓷器,也包括一些珍贵的材料如嵌螺钿、象牙和玉器。
- 2、那件小巧的皮外套上,上面钉着螺钿的大钮扣,是那年秋天很时行的服装。
- 3、扬州平磨螺钿漆器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艺产品。
- 4、又因“如胶似漆”的黏性,有了螺钿镶嵌、金银平脱、蛋壳镶嵌、骨石镶嵌艺,奇巧绮丽、高贵朴雅,乃至“千纹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 5、秦汉至明清时期是铜镜的盛行时期,其间尤为著名的是汉代的“透光镜”和唐代装饰华丽的金银平脱螺钿镜。
- 6、如唐朝的螺钿镜、金银平脱镜、错金镶银镜等;汉代的透光镜等;战国时期的彩绘镜、透雕镜、金银错镜等。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