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盆
拼音: | xuè pén |
注音: | ㄒㄩㄝˋ ㄆㄣˊ |
血盆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祭祀时盛血的盆子。 2.形容猛兽等张开的嘴。 3.《血盆经》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盛血的盆子。
引《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 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盆,所以盛血。”
⒉ 形容猛兽等张开的嘴。
引《镜花缘》第四九回:“有个山羊在那里吃草,却被大虫看见,扑了过去……抱住山羊,张开血盆大口,羊头吃在腹内。”
艾芜《欧洲的风》:“时时向四围的黑暗惊慌地探索,生怕有吃人的怪物张着血盆似的嘴巴,一下子跳了出来。”
⒊ 《血盆经》的省称。参见“血盆经”。
引《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道:‘家下拙夫却不恁地计较。老母死时,也曾许下《血盆》愿心,早晚也要到上刹相烦还了。’”
国语词典:
血淋淋的盆。常用以形容嘴巴阔大。
网络解释:
血盆
字义分解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血
- 五笔TLD
- 五行水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