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
拼音:yī sī bù gǒu
注音:一 ㄙ ㄅㄨˋ ㄍㄡˇ
词性: 成语

一丝不苟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丝不苟yīsī-bùgǒu

(1) 严格按照某种格式或标准的;完全拘泥于某种模式而定型、安排或完成的

precise

(2) 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审慎的。形容办事认真

dot one's i's and cross one's t's; be conscientious and meticulous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

《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陞迁就在指日。”
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
刘心武《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国语词典:

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儒林外史.第四回》:「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也作「一丝不乱」。

网络解释:

一丝不苟 (汉语成语)

  • 一丝不苟,读音yī sī bù gǒu,是一个成语。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 1、郑叔叔是一个对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人。
    • 2、因树为屋,我们从他在这些小事情上一丝不苟的精神,可以保证,委托给他重大的作也一定能够很地完成。
    • 3、她是个是一丝不苟的人,银钱帐目,管理得一清二楚。
    • 4、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 5、我为了手抄报做的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我一丝不苟的做,绝不敷衍。
    • 6、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XXGF
    • 五行

    (1)(名)蚕丝。

    (2)(名)像丝的物品。

    (3)(名)万分之一。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gǒu
    • 注音ㄍㄡ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QKF
    • 五行

    (1)(形)随便:一丝不~|不~言笑。

    (2)(Gǒu)姓。

    (3)(连)〈书〉假使;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