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
拼音: | yáng zhōu bā guài |
注音: | 一ㄤˊ ㄓㄡ ㄅㄚ ㄍㄨㄞˋ |
扬州八怪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扬州八怪
(1) 中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扬州的一批画家,他们或为失意官吏,或为不得志文人,借书画抒写心中愤懑,但风格潇洒、不拘成法,有异于当时正宗的“四王”山水和“恽派”花鸟,被视为“偏师”和“怪”,包括汪士慎、李单、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八名画家。其画擅水墨写意花鸟,也画山水和人物肖像
英
引证解释:
⒈ 清乾隆年间曾寓居扬州的著名画家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一说有闵贞、高凤翰 、无李方膺、高翔 )等八人的合称。其画皆不拘泥旧法,独创风格,自成一家。
国语词典:
清代的江苏扬州,大约十八世纪之时,为江南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画家亦多集中此地。部分画家风格脱俗,不拘泥古法,被当时人目为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扬州八怪」之称。如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汪士慎、高凤翰、黄慎、李鱓、李方膺、高翔等人皆是,实际上不止八人。他们不但能诗,亦擅书法或篆刻,其笔墨技法对近代写意花卉影响很大。
- 1、从清初大画家石涛,到清中期以郑燮、金农、李鱓、黄慎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都极大地影响着当时的画坛,使扬州绘画之风蔚然。
- 2、清代雍正年间,时称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攻读。
- 3、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以楷笔作隶,朴质有趣;郑燮的“六分半书”将隶入于行楷。
- 4、漆书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独创的书体,把点画破圆为方,像用漆帚写出,在书坛影响深远。
- 5、扬州八怪艺术观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个性表现,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赋予作品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 6、曾先后三次到扬州,长期居留,与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等,并称“扬州八怪”。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g
- 注音ㄧㄤˊ
- 笔划6
- 繁体揚
- 五笔RNRT
- 五行火
(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
(2)(动)往上撒:~场。
(3)(形)传播出去:赞~|~言。
(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
(5)(名)指江苏扬州。
(6)(名)姓。
- 拼音zhōu
- 注音ㄓㄡ
- 笔划6
- 繁体州
- 五笔YTYH
- 五行金
(1)(名)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县|苏~|广~。
(2)(名)指自治州:朝鲜族自治~。
与扬州八怪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