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圖
拼音:tòu shì tú

透視圖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透视图tòushìtú

(1)见“X线正影描记图”

orthodiagram

(2) 一般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根据透视原理绘制成的图

perspective drawing

国语词典:

利用透视的方法所绘制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可直接看清所绘物体的结构形状。

词语翻译

英语
perspectivedrawing
法语
représentationenperspective,vueenperspective

网络解释:

透视图

  •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 。
  • 在人与建筑物之间设立一个透明的铅垂面K作为投影面,人的视线(投射线)透过投影面而与投影面相交所得的图形,称为透视图,或称为透视投影,简称透视。根据透视的原理绘制的图,多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
  • 字义分解

    • 拼音tòu
    • 注音ㄊㄡ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EPV
    • 五行

    (1)(动)暗地里告诉:~露|~信。

    (2)(形)透彻:吃~|恨~。

    (3)(副)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熟~;湿透。

    (4)(动)显露:~亮。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PYHQ

    1.“视”的繁体字。

    2.看、見:“凝視”、“注視”。唐•杜甫《彭衙行》:“從此出妻拏,相視涕闌干。”

    3.察看、觀察:“視察”、“巡視”。《論語•為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管子•四時》:“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

    4.看待、對待:“忽視”、“仇視”、“一視同仁”、“視如己出”。《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5.辦理、治理:“就職視事”。《史記•卷五•秦本紀》:“韓王衰絰入弔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

    6.顯示、表示。通“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

    7.比較、比擬。《孟子•萬章下》:“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孫文《黃花岡烈士事略序》:“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

    8.效法。《書經•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孔安國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無為是逸豫怠惰。”

    9.眼力。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LKFK

      1.“图”的繁体字。

      2.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

      3.疆域:“版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4.欲念。晉•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

      5.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

      6.策劃、考慮:“圖謀”。《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曹沫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7.謀取、謀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